封面照片
HDD | 山間學堂:深圳市第三十三高級中學(中標候選方案)
image ? 華都設計
所有圖片及文字來源:上海華都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設計綜述
項目位于深圳市龍崗區紅棉三路與廣達路交匯處,總用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7萬平方米,為寄宿制公辦三年制高級中學,將容納36個教學班,提供1800個公辦普通高中學位。
校園西側緊鄰大嶺鼓公園,我們希望校園能夠親近自然,建筑在山間,自然與校園融為一體,同時也希望優美的校園自然環境伴隨學生一同成長,讓樹陰、山林成為孩子最珍貴最美好的回憶。
順應場地周邊環境,將教學區與生活區設置在場地西側,與公園形成共享和互動,保證了教學區和生活區的安靜和舒適。運動場設置在東側,底部架空,面對噪音嘈雜的十字路口,架空運動場底層的東南區域形成了可供周邊居民活動的公園,配合可對外開放的體育設施,豐富市民活動場所,回饋社區。
依山順勢,引綠入園
校園所處地理位置極佳,西側有環境優美的大嶺鼓公園;我們依山順勢,將山間的綠意延伸至校園內,創造多層次的綠化景觀,讓校園融于城市與山林之間。
校園底層架空并做微地形處理,將自然山勢延續,讓山巒起伏的肌理在一層空間滲透。在四層頂設置活力平臺,其上綠樹成蔭,花草遍布,與山間的綠色遙相呼應。
見山望林
從進入校門的那一刻起,師生們便可以透過架空層的柱廊看見從山腳蔓延而來的綠色和山勢;通過坡道環步而上,到達四層頂活動平臺,沐浴在陽光和樹陰之下,遙望周圍山巒疊翠;教室、操場、圖書館、寢室,凡師生活動之處,必有盎然青山映入眼簾。
校園主入口設置連續的草坡,在連接兩層活動平臺的同時,讓師生行走在校園之中,如漫步于山間小徑。
林陰樹影
在四層頂設置活力平臺,其上綠樹成蔭,花草遍布,與山間的綠色遙相呼應;“習禮大樹下,授課杏林旁”,揭示了古人對于讀書習禮場所的至高期許,而栽培于交通井之上的大樹及活動平臺上豐富的樹林都為學生提供了極佳的學習和活動空間。
學習活動零距離
所有普通教室分兩層,呈三組風車狀布局坐落四層頂的活動平臺之上,陽光充足,優美山景盡收眼底; 而兩層高的普通教室也大大降低了學生課間到達活動場地的時間,教師從活動平臺下的辦公室也可以便捷到達活動平臺上教室,與活動平臺的緊密結合使得優質的活動空間與教學空間零距離接觸,教學動線與學習動線便捷高效。
山林翠谷,詩畫游廊
結合山勢及校園布局,校園中自成翠谷,將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合理分開。
谷中樹木叢生,郁郁蔥蔥;通過翠谷,學生可以到達學校的各個功能區,而谷中的那抹綠色也悄然滲透到校園的各個角落。在不同樓層,不同位置,增加了景觀坡道和空中連廊,這些游廊不僅可以更便捷的串聯校園內的各個功能,同時也提供了更豐富立體的活動空間。
山景宿舍
學生宿舍集中布置在北側,教師公寓獨立布置在西側,靠近校園出入口,通勤便利。結合校園整體設計理念,在宿舍樓7層設置架空活動平臺,連接教學區空中活動平臺。同時獲得更通透的視野,將自然的山勢和樹林引入學校。同時利用架空層將男生宿舍與女生宿舍分開。
架空活動平臺中設置宿舍主門廳。平時下課后男女生可以穿過架空活動平臺分別使用專用電梯抵達各自宿舍,互不影響。首層另設有宿舍次門廳,供節假日時段學生出入使用。學生可乘坐專用電梯直達架空層,快速抵達自己的宿舍,便捷高效。
社區共享
由于體育場的抬高和外側體育設施的修建,場地西南側形成了可供周邊居民活動的公園,配合可對外開放的體育設施,豐富市民活動場所,回饋社區;而在上下學的時間段,此區域也可以變為臨時停車場,給家長提供優質的等候及接送空間。
朗朗書聲,不絕于耳,無邊山景,納入眼簾,優美的環境,多樣的空間為學校未來的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獨特的校園生活,有時只是從窗外的山間傳來的一聲鳥鳴,亦或是那一望無際的翠綠和樹陰都會是孩子們心中最珍貴的回憶。
小貼士
標簽收藏可以有利于您以后的內容分類管理
->進入收藏管理頁。